近日關于某些視頻平臺推出的超前付費點播在業(yè)界被炒得沸沸揚揚。有人認為視頻平臺的超前點播就是薅會員的羊毛,如果說以前都是用戶在“想方設法”地薅平臺的羊毛的話,那么如今平臺也學會了反向操作,開始薅用戶的羊毛了。
《慶余年》每周一、二、三各更新2集,會員可搶先看6集。而該劇播到21集(共46集)時,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又增添了一項限時權益,在會員基礎上再付50元,每個更新日可比會員多看6集?;蛘邥T也可花費3元買解鎖超前看單集,僅支持逐集依次購買,購買集數不能超過“超前加速包”已解鎖集數。
此舉意味著什么?那就是會員在保障原有基礎之外,還可以再付費觀看更多的內容,這些內容本來是在會員本身的基礎上可以正常觀看的,但是時間要延后。平臺為了滿足一些用戶“先睹為快”的愿望,而進行二度消費刺激,讓用戶再花錢,這些錢是在會員基礎上再次消費,是屬于平臺二度“開發(fā)”帶來的收益。這說明了什么?
其一,平臺缺錢,希望能夠充分挖掘每一個大IP的收益,能夠把收益很大化。在會員基礎上可以二度消費刺激,就是要榨干用戶的所有“剩余價值”。
其二,平臺對于現有的會員付費方案覺得不滿?也就是現有的價格體系還不能滿足平臺的“貪心”,還需要再度挖掘可以獲利的機會。
其三,平臺此舉可能帶來更多的效仿和負面效應,因為其他的IP也可以效仿,那么會員的基礎和意義何在?對于會員來說,自身利益保障又何在?這也是會員紛紛吐槽的關鍵所在,會員覺得自己本身就已經是會員了,本來就應該享受會員應該享受的權益,但是如今平臺等于推出了一個更大會員機制,或者是VIP中P的模式,在會員基礎上,再花錢,就可以享受更加特殊的“特權”,這種銷售模式,對于現有會員顯然是不滿的。
有律師也表示,“超前點播”顯然是違背基本的誠實信用原則,違背了契約精神,也直接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隨后平臺對超前點播做出申明稱:付費超前點播的初衷是為了滿足“用戶更多元的內容需求”和“貼合用戶的深層次需求”,但在對會員的告知和消費者心理把握上做得不夠好,未來會做好排播的設計和告知工作。
也就是說平臺以一句告知不夠好來搪塞?!皳屽X”的態(tài)勢避而不談,難怪主流媒體都表示平臺搶錢的“吃相太難看了”。隨后,平臺將“超前點播”的規(guī)則進行了修改。此前在會員基礎上再花“50元可再多看6集”被取消,改為會員基礎上可單集3元進行二次付費點播。在強大的輿論面前,平臺貌似做出了讓步,但依然令人遺憾。因為平臺還是想讓用戶二次付費“看內容”。此舉被用戶質疑為“這是市場的退步。就相當于大家開始不遵守規(guī)則,以利益很大化為前提,失去了契約精神?!?
對于平臺不擇手段地想薅用戶的羊毛,業(yè)界認為是平臺燒錢太多,資金缺口太大,需要不斷地挖掘可以帶來收益的機會。據悉,據愛奇藝發(fā)布的2019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,愛奇藝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74億元,凈虧損為人民幣37億元。虧損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昂的版權費,另一方面是帶寬成本相對比較高。一些大IP、大制作網端版權費動則上億元。對于平臺來說負擔太重。而平均每月約20元的會員費則顯得有點“杯水車薪”。平臺認為包不住自己的版權支出,因此才有了這種變相的“漲價”行為了。
據悉,已經有平臺正在醞釀會員費用上漲。從會員規(guī)模和收費來看,目前騰訊和愛奇藝每月收費約20元,優(yōu)酷為15元,芒果TV為19元。會員費的制定也是為了搶奪用戶,提價是不是能獲得用戶的認可還需要觀察。更主要的是,用戶對于會員權益得不到保障也是頗有微詞。有會員用戶表示,即便視頻開頭的廣告可以免除,在視頻中途也可能加入廣告。服務跟不上,營收手段只靠不斷地上漲會員費,或者變相地收取會員費,對于視頻平臺的發(fā)展無疑并不是解決問題之道。